热搜: OB欧宝体育网址
中新网西宁7月21日电(祁增蓓)记者21日从青海省西宁市委宣传部获悉,青海省西宁市在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西宁专场签约仪式上,累计签约项目26项、友城协议1个、框架协议1个以及智库协议9个,总签约额381.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签约额333亿元,占总签约额87.3%。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城市,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同时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常住人口238.71万人。
据介绍,在加快建设产业“四地”上,西宁市聚焦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其细分领域,培育新型储能、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高原特色生物科技等产业“新赛道”,签约引进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20GW单晶拉棒、盐湖提锂装备制造产业链、零碳智慧园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交易中心等16个项目,签约额303.1亿元。
资料图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某光伏企业生产车间。马铭言摄
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西宁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签约引进西宁市绿能零碳交通示范城市、绿城锦玉园二期、EGO-Park暨生态艺术创客街区等10个项目,签约额78.5亿元。
资料图为西宁市北川河湿地公园。马铭言摄
此外,为加大对外开放合作交流,西宁市把深化对外开放、智库支撑与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结合起来,以开放创新破解难题,分别与白俄罗斯明斯克市列宁区、国机白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建立友好城区关系意向书》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等9家智库签订《“智力援青”暨智库助力西宁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年以来,西宁市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变为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深化市级领导领衔,行业部门、县区政府招商引资推进机制,强化“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筑巢引凤”与“产业承接”,“差异发展”与“区域协同”相结合,取得了积极成效。(完)
中新网西宁7月21日电(刘洋)“青海优势得天独厚,是大数据产业绿色发展的天然宝地。站在绿色能源革命和数字化浪潮交汇点,青海有责任发挥独特优势,把握好国家实施‘双碳’战略、'东数西算'工程等机遇。”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超在第24届“青洽会”青海数据援青暨大数据产业绿色发展峰会上致辞。
图为青海数据援青暨大数据产业绿色发展峰会现场。中新社发 马海龙 摄
当日,第24届“青洽会”青海数据援青暨大数据产业绿色发展峰会在西宁举行。峰会以“数据产业新发展绿色算力新未来”为主题,邀请国家部委领导、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共话“数据援青”、大数据产业绿色发展合作新篇。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冷凉干燥,年平均气温在全国最低之列,仅3.7℃,大数据中心制冷用电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左右,在用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能效指标PUE值(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1.2以下,属于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一类地区。
图为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超在青海数据援青暨大数据产业绿色发展峰会上致辞发言。中新社发 马海龙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二级巡视员王少朋在致辞中表示,“大数据绿色发展”逐渐成为青海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动能,青海作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枢纽,应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布局数据和算力设施。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厉敏说,浙江经信部门将立足青海所需、浙江所能,围绕“数据”和“算力”两大核心,发掘和运用好两地的产业优势,共同把数据援青工作打造成产业发展工程等,与青海一起努力推动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共促数字经济发展。
图为青海数据援青暨大数据产业绿色发展峰会现场。中新社发 马海龙 摄
峰会现场,国务院参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石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邓中亮作主旨演讲。石勇以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未来为题介绍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青海打造国家战略数据存储和灾备的承接地的建议;邓中亮从万物互联与时空感知、通信与导航深度融合等领域入手,展示了“5G+北斗”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在专题演讲环节,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李新友分享了对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思考,他说:“数字经济具有全球化的特征点,数据跨境流动是数据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趋势,要坚持底线合法合规,创新发展,充分调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其他演讲嘉宾也分别从构建数字安全屏障、大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等角度分享了实践案例与各自的独到见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