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OB欧宝体育官网网址
中新网成都7月20日电 (记者 岳依桐)记者20日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围绕集聚科技领军人才,成都大力实施“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给予个人最高300万元、团队最高1000万元资助。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忠俊摄
据了解,成都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引擎。该市日前印发《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打造成果转化服务生态集聚区、提升企业成果吸纳转化能力等10个方面,提出了28条具体政策措施,对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作出部署。
人才是科创的关键。成都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阳夷介绍,为构建爱才育才引才用才良好生态,成都坚持引育并重,制定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包括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直通车政策;深化校院企地人才协同机制;支持天府实验室组团面向全球“张榜揽才”;出台博士和博士后支持政策,给予博士后最高76万元资助,建强博士后“两站一基地”,对新设站点给予20万元资助等。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忠俊摄
为不断筑强更具承载力的平台载体,成都通过给予重点用人主体人才引育奖励、支持重大创新平台“揭岗挂帅”等方式,大力支持高校院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实施产业链人才开源计划,鼓励链主企业开放生产服务和中试熟化平台,为链属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发布重点产业链人才开发目录,优化细分强链补链延链的510类人才需求清单。
据了解,成都还实施人才企业上市梯度培育计划,推出“人才贷”“研发贷”“成果贷”,累计发放贷款超79亿元,支持人才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发展;高质量建设成都智慧人才服务平台,上线后已累计使用超过23万人次,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人才工作;高标准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构建“租售补”一体的人才安居服务体系,着力实现“蓉漂之后,再无漂泊”。(完)
中新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 余湛奕)记者20日从全国总工会获悉,为进一步发挥广大劳模工匠以及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推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在“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基础上,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联合实施“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以下简称行动)。
《通知》指出,行动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将作为工会系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任务持续推进,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常态化举措持续深化。
《通知》要求,各级工会和教育部门要以线上线下结合、线下为主的方式,推动行动分级实施、分类推进,扩大行动覆盖面。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讲授“开学第一课”、班会课等,开展“致敬劳模交流会”“工匠课堂”“劳模家长上讲台”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努力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职业院校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做好“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的“职业”底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在高校设立劳模工匠兼职导师,鼓励思政教师进企业,支持高校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相关劳动实践,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到各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活动,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评价激励。
各级工会将把行动作为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的“大舞台”,不断拓展和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劳模工匠投身劳动教育,发掘推荐能讲善讲乐讲的劳模工匠参与行动,做好劳模工匠的培训和服务,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到行动中来。
《通知》明确,行动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在大中小学全贯通,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全覆盖,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机制不断健全,劳模工匠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支持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各类资源不断丰富。为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全总、教育部将联合开展示范性活动,联合指导开设网络宣传平台,每年遴选发布经典案例和优秀案例加以宣传推广。
据了解,2015年以来,全国总工会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先后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全国性示范活动近百场,推动各省(区、市)开展2.1万余场活动,组织4.5万人次劳模工匠走进学校。(完) 【编辑:李岩】